以下是股票网为您整理的2023年医药产品概念股:
辰欣药业: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医药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以生产化学药品制剂为主。
1月5日消息,辰欣药业1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97.88万元,超大单资金净流出60.05万元,大单资金净流出637.83万元,散户资金净流入2649.54万元。
从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,公司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为-20.55%,过去三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1年的3亿元,最高为2019年的4.76亿元。
罗欣药业:公司主营业务系医药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板块。医药工业板块以化学药品制剂及原辅料药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为主,主要产品为消化类用药、呼吸类用药、抗生素类、抗肿瘤类用药等;医药商业板块以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物流配送为主。此外,公司已建立化学原料药生产体系、抗肿瘤原料药生产体系等,原料药工厂已于2016年先后通过日本AFM场地认证和韩国MFDS官方审计,盐酸氨溴索原料药最大产能可达120吨/年、居于行业前列。公司建有四个生产制造基地,拥有粉针剂、冻干粉针剂、固体制剂(含头孢菌素类)、喷雾剂、气雾剂、预灌封、大容量注射剂、小容量注射剂、化学原料药、头孢菌素类原料药等五十多条生产线,可年产粉针剂10亿支,冻干粉针剂5亿支,大容量注射剂4亿瓶(袋),小容量注射剂5亿支,片剂70亿片,胶囊剂20亿粒,颗粒剂3亿袋,干混悬剂8000万袋,微丸剂300吨,原料药1000吨,气雾剂3000万罐,喷雾剂1亿支,预灌封1亿支。
1月5日消息,罗欣药业资金净流入1597.63万元,超大单资金净流入9.06万元,换手率1.19%,成交金额5944.59万元。
从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,公司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为-20.93%,过去三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2.91亿元,最高为2019年的5.62亿元。
鲁抗医药: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等业务。
1月5日消息,鲁抗医药资金净流出809万元,超大单资金净流出312.21万元,换手率0.97%,成交金额6057.99万元。
鲁抗医药从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,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为-24.63%,过去三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1049.3万元,最高为2019年的6331.58万元。
吉贝尔:B、健全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,公司一贯重视医药产品的标准化工作,并严格按照新版GMP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以保障产品质量,2014年度起连续荣获全国医药行业优秀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奖项。
1月5日消息,吉贝尔主力净流入67.95万元,散户净流出130.98万元。
从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,吉贝尔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为-7.97%,过去三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1年的9317.66万元,最高为2020年的1.14亿元。
上海医药:在医药产品和分销、零售等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,全国性医药商业龙头,业链全覆盖;分销网络覆盖全国20个省,零售业务覆盖16个省;17年11月15日公告,5.6亿美元收购康徳乐中国,标的拥有药品分销、医疗器械分销、医院直销等业务,拥有14个直销公司,17个分销运营中心,其分销商网络覆盖322座城市,服务近11000家医疗机构等下游客户,同时拥有30家DTP药房。
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1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流出588万元,超大单资金净流入926.02万元,大单资金净流出1514.02万元,散户资金净流入3464.32万元。
上海医药从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,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为7.52%,过去三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9年的34.61亿元,最高为2021年的40.01亿元。
千红制药:生物医药行业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技术的重要行业,生物医药产品具有靶向性、安全性的特点,且有较高的技术壁垒,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,生物医药产业是制药业中发展最快、活力最强、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。
1月5日该股主力资金净流入2363.71万元,超大单资金净流入23.34万元,大单资金净流入2340.37万元,中单资金净流出97.72万元,散户资金净流出2265.99万元。
千红制药从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,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为-20.23%,过去三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1年的1.24亿元,最高为2019年的1.95亿元。
股票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视频、音频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